央行全面发力 一揽子货币政策助力稳市场

内容摘要《投资者网》谢莹洁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包括三大类共十项一揽子货币政策,旨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潘功胜介绍,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

《投资者网》谢莹洁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包括三大类共十项一揽子货币政策,旨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潘功胜介绍,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是结构型政策,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适时降息: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参加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均从目前的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

他表示,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将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3000亿元。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将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两个工具的额度合并,总额度变为8000亿元。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至0%。

在资本市场方面,央行优化了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此外,央行还创设了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通过与地方政府和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此次央行推出的一揽子货币政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加大,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支持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数量型政策的降准,为市场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增强了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能力;价格型政策的降息,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刺激了经济活动;结构型政策的精准支持,则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国内金融体系仍然保持稳健

关于2025年以来的经济情况,潘功胜介绍,今年以来各项宏观金融数据都比较不错,货币信贷呈现出“数量增加、价格下降、结构优化”的运行特征。一季度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4%、贷款同比增长7.4%,如果把地方专项债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影响进行还原,贷款同比增速将超过8%,广义货币供应量(M2)保持在7%左右平稳增长,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同时,社会融资成本保持低位,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贷款增速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金融市场看,一季度表现良好。股市运行总体平稳,交易较为活跃,上证指数保持在3300点左右。债券市场在经济信心提升的带动下自我校正。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去年末小幅升值1%左右,跨境资本流动相对均衡。

潘功胜指出,4月以来,尽管面临比较大的外部冲击,国内金融体系仍然保持稳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上证指数在4月7日下跌后迅速反弹并企稳,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徘徊在1.65%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略有贬值后目前回升到7.2元左右。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5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综合研判,动态完善应对各类外部冲击的工作预案,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各参与方的内在稳市功能。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参加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作用,加大入市稳市力度,下一步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一是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二是调整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长周期的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

市场人士亦分析指出,此次降准可以调整市场流动性结构,适当减少短期流动性工具的滚动续作,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同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银行负债稳定性,弱化银行高息揽存动力,压缩非银机构资金空转套利空间。

未来,央行将继续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并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将为市场注入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助力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机构观点

摩根士丹利:此次政策是“精准宽松”范本,1万亿流动性中约60%将流向实体经济,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回升至5.2%。但需警惕商业银行惜贷情绪抬头。

高盛:公积金利率下调是楼市托底关键信号,预计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20%。但政策对三四线城市提振效果有限。

中金公司:科创债风险共担机制是“制度性突破”,将吸引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本入场。建议重点关注半导体、生物医药领域的AAA级科创债。(思维财经出品)■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