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

成都银行,距离天花板还有多远?

2025-05-06 21:0914

2025年05月06日 19:42:34

几家优秀的城商行都有一个现象——本地区的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难以突破30%,宁波银行如此,杭州银行如此,成都银行也如此。

在宁波银行之后,成都银行一度接棒,PB霸榜了一段时间——低于0.7%的不良率、冠绝行业的ROE、双位数的利润和贷款增速,均说明了这家城商行的优秀。

但在行业日渐内卷的时代,招商银行最终夺回估值第一的宝座。成都银行与招商银行相比,差在哪里?

1、

《读懂数字财经》认为,核心不是成都银行差在哪里,而是成都银行需要验证一个未来——走出川渝经济圈,成都银行依然能打。

优秀的城商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贷款余额与当地GDP之比难以突破30%,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不外如是。强调下,这不是规律,而是现象。

而在这个数据上成都银行已经达到了23%,宁波银行约是27%,这个差距是否意味着成都银行还有上升空间?

有,但有多少,不知道。

参考一个数据,宁波银行在宁波市的对公贷款的不良率为1.24%远高于均值,成都银行在成都地区则是贷款不良率则是0.58%,低于均值。

如果继续在成都深耕,不良率是否会如宁波银行一般出现高于均值的现象是个问号;如果走出川渝之后,不良率会如何走也是一个问号。

确定的是,一个地区的好资产不可能是无限的,那么在保证极好的资产质量的情况下,渗透率不可能无限增加,二者可以平衡但不可能兼得。

保证长期的高成长性与优秀的资产质量,走出川渝对于成都银行来说,是必要条件。

那么,需要验证的东西很多。

2、

当前,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总资产均摸到了4.5万亿门槛,二者也是城商行“走出去”的典型,但近10年二者资产质量完全是两种走势。

同样的,十年前北京银行的ROE高于江苏银行,而2024年江苏银行已经远高于北京银行。

结果就是,江苏银行的PB远高于北京银行。成都银行的未来,尤其是有一天走出川渝后,会是江大哥,还是北大哥,谁都无法回答。

宁波银行的经营策略是“大行做不好,小行做不了”,这个策略可能也是许多优秀城商行在本土的优势,可以挑一些相对而言风险低、回报高的资产。

这个优势,是否会在成都银行走出川渝后淡化甚至消失?毕竟现在各地区国有行、股份行和本土城商行的竞争是相当激烈。

发展中会衍生很多问题。如果发展中的问题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但如果不能,那资本市场自然会用脚投票。

3、

招商银行的独特魅力或许就是在当前体量下,除了成长性,其他基本盘数据都十分良好,经历了周期和规模的验证,并且股息率很高,而恰恰很多股民又是把银行股当做“定期存款”。

招行走过的路,也是成都银行要重走的,能否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证明。

而下一阶段的发展,要从走出川渝开始。

不过,与走出川渝后面临的的挑战相比,能迈出“走出川渝”这一步才是最难的,毕竟城商行想走出本地,不是自己想就可以。

从分支结构来看,2024年末成都银行仅有重庆和西安两个省外分行。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